华南早中二叠世类分异度变化过程的对比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杨湘宁
史宇坤
朱李鸣
殷小龙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类; 分异度; 二叠纪; 华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复合标准剖面的数据 ,对华南早—中二叠世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早、中二叠世动物群属种首现及末现速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类动物群属级分异度经历了两次快速上升 ,一次明显下降 ,在早、中二叠世出现两个相对独立的高峰 ,但总体上表现出持续上升趋势 ,并在中二叠世中期达到最大。早二叠世期间属级分异度的短暂下降主要与类动物本身的演化趋势有关 ,是动物群属级分类单元更替的结果。物种分异度在二叠纪初急剧增长 ,至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已达到整个早—中二叠世的顶峰。早二叠世的动物群更替事件对物种分异度具有显著影响 ,并导致物种分异度随后总体呈下降趋势 ,中二叠世开始物种数虽有所上升 ,但始终未能恢复到早二叠世鼎盛时期的水平。早二叠世是类动物稳定发展时期 ,动物群中属种首现的总数及速率明显大于中二叠世 ,属种更替也更为频繁。中二叠世中期开始 ,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同时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但是 ,早、中二叠世华南类动物群中属种末现速率却并无明显差异 ,表明造成晚期古生代稳定生态系统崩溃的环境变化对类动物的成种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持续的低成种速率是导致中二叠世类动物属种分异度下降的内在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17 / 5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