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志留系牙形刺生物地层概述

被引:12
作者
周希云
钱泳秦
喻洪津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局,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志留系; 希云; 划分对比; 宝玉; 早志留世晚期; 牙形刺动物群; 生物地层; 组合带; 西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我国西南地区西藏、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区,志留纪海相沉积很发育,分布广泛,为研究这个时期的牙形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条件。然而,在这些省区开展志留系牙形刺研究仅仅是最近4—5年的事。先后有王成源(1980、1981),周希云、瞿志强,鲜思远,(1981),谭雪春、董致中、秦厚德(1982),林宝玉、邱洪荣(1983)等作了志留系牙形刺报导。最近,笔者对西南地区志留系牙形刺作了进一步研究,自下而上共确定了9个牙形刺组合带及1个间隔带:(1)Panderodus gracilis-P.simplex组合带,(2)Paraspathognathodus obesus组合带,(3)A间隔带,(4)Spathogathodus paranassi-S.guizhouensis组合带,(5)Spathognathodus celloni组合带,(6)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组合带,(7)Spathognathodus sagitta组合带, (8)Polygnathnathoides siluricas组合带,(9)Spathognathous crispus组合带及(10)Spathognathous eosteinhornensis组合带,其中1—5带发育于上扬子区,5—10带发育于西藏一滇西区。我国西南地区志留系牙形刺序列与欧美等地区的对比见表3。由于早志留世早中期有不同地方性的牙形刺动物群,因此进行大区域精确对比是困难的。从早志留世晚期至晚志留世,牙形刺动物群的地方性已减少,因此世界各地具有较相似的牙形刺序列。本文还讨论了区内牙形刺与笔石的对应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2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