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

被引:23
作者
郑风田
董筱丹
温铁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政府主导; 市场失灵; 农民主体; 社会资源动员;
D O I
10.13713/j.cnki.cssci.2010.07.021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所谓"双重两难"之第一重在于:作为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并且外部性极强的资产,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实际上并不完全适合私人经营;出于粮食安全以及缓解"三农"问题等国家战略的考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仍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对"世界银行共识"的反思,我们认识到市场化改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不是有效的做法;但另一方面,这种公共投资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缺少普惠性等问题,却难以通过政府内部体制改革解决。第二重两难在于:一方面无论提高农民谈判地位,还是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都需要以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作为前提,但令人尴尬的另一方面是,小农通常难以自发组织化,仍需"政府主导"。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问题:难道已经和资本结合的利益部门会扶持将要与自己谈判、监督自己权力运行的小农组织吗?就此,通过围绕"农民本位"和"社会资源动员"两个主要方面,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共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后政府支农投资大幅增加,但在"部门和资本下乡"及农民缺乏组织化条件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体制改革面临"双重两难"困境——既存在着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失灵,也存在着"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矛盾。这些基本制约条件如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品问题难以有解。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被动闲暇”中的劳动力机会成本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J].
刘怀宇 ;
李晨婕 ;
温铁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06) :21-30
[2]   农村财税体制与公共服务问题 [J].
董筱丹 ;
温铁军 .
甘肃理论学刊, 2008, (03) :104-107
[3]   “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 [J].
温铁军 .
开放时代, 2008, (02) :110-117
[4]   市场失灵与政府缺位——农田水利的双重困境 [J].
罗兴佐 ;
刘书文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06) :24-26
[5]   我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研究 [J].
陈锡文 ;
韩俊 ;
赵阳 .
宏观经济研究, 2005, (05) :8-10
[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现状与重构 [J].
叶子荣 ;
刘鸿渊 .
学术研究, 2005, (01) :57-62+146
[7]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灰色关联分析 [J].
莫光政 .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6) :22-26
[8]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制度外筹资:历史、现状及改革 [J].
林万龙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7) :27-35+80
[9]   新农村运动与启动内需 [J].
林毅夫 .
中国物资流通, 1999, (10) :8-12
[10]   论土地制度的变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J].
郭熙保 .
经济评论, 1995, (01) :28-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