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维耦合模式在“胶莱运河”中的应用

被引:3
作者
王佳
江毓武
万振文
机构
[1]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渤海; 胶莱运河; 耦合模型; 半交换周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运用一、二维耦合模型,考虑季节性风生海流和潮流的作用,对开凿胶莱运河改善渤海水质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海水半交换周期和运河的净流量为衡量的主要指标,进行四种运河规模的模拟实验,评估各种开渠规模治污的效益。模拟结果显示,开凿运河后,运河的流向随潮汐过程变化,但能够形成少量由胶州湾向莱州湾的净流量,通过运河的年净流量与运河规模成正比,为渤海海峡年过水量的1‰—2.5‰。运河规模达到5000m(宽)×20m(深),海水半交换周期仅缩短3%。因此,开凿胶莱运河改善渤海水质的效果不明显,渤海污染治理的关键应该是污染源头控制和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珠江河网与河口一、二维水沙嵌套数学模型研究 [J].
张蔚 ;
严以新 ;
郑金海 ;
诸裕良 .
泥沙研究, 2006, (06) :11-17
[2]   河网海湾水动力联网数学模型 [J].
诸裕良 ;
严以新 ;
李瑞杰 ;
郑金海 .
水科学进展, 2003, (02) :131-135
[3]   渤海及黄海北部的风海流数值计算及余流计算 [J].
黄磊 ;
娄安刚 ;
王学昌 ;
奚盘根 ;
黄祖珂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695-700
[4]   渤海水交换的数值研究-水质模型对半交换时间的模拟 [J].
魏皓 ;
田恬 ;
周锋 ;
赵亮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519-525
[5]  
三维陆架海模式在渤海中的应用Ⅰ.潮流、风生环流及其相互作用[J]. 黄大吉,陈宗镛,苏纪兰.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6(05)
[6]  
Calculation of water exchange times in the ICES-boxes with a eulerian dispersion model using a half-life time approach[J] . Roger Luff,Thomas Pohlmann.Deutsche Hydrographische Zeitschrift . 199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