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劣化对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9
作者
杨帅
温铁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扶贫开发;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14.05.029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前,随着农村优质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留守群体的致贫机制及扶贫内涵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同时,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变,政府反贫困政策也发生了重要转变。但乡村良性治理的缺失对新时期扶贫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贫困群体不仅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存量低,而且也缺乏形成社会资本的条件,因此难以符合外部资本的投资获利预期,从而遭遇发展的排斥;并且,在治理劣化的条件下,任何外部主体进入乡村面对原子化的留守个体时,都面临着巨大的交易成本,因此无论是依靠市场还是政府来进行扶贫开发都面临着困境。在此背景下,通过推动农户组织建设,改善乡村治理,以重建农村社区的社会资本,从而有效降低政府扶贫的交易费用,并使贫困人群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的内外因素探析 [J].
张蕴萍 .
山东社会科学, 2011, (08) :33-37
[3]   全球化、世界工厂与中国农民工发展的经验教训 [J].
潘泽泉 .
广东社会科学, 2008, (01) :157-163
[4]   新农村运动与启动内需 [J].
林毅夫 .
中国物资流通, 1999, (10) :8-12
[5]   历史:地方权威授权来源的变化 [J].
张静 .
开放时代, 1999, (03) :21-28+2
[6]   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J].
严瑞珍 ;
龚道广 ;
周志祥 ;
毕宝德 .
经济研究, 1990, (02) :64-70
[7]  
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世界银行, 2008
[8]  
静寞夕阳[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叶敬忠, 2008
[9]  
在发展中消除贫困[M].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2007
[10]  
乡土中国[M]. 北京出版社 , 费孝通,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