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面有效辐射变化及其对表层土温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李韧 [1 ,2 ,3 ]
赵林 [1 ,2 ,3 ]
丁永建 [2 ,3 ]
沈永平 [3 ]
季国良 [1 ,3 ]
刘广岳 [1 ,2 ,3 ]
杜二计 [1 ,2 ,3 ]
肖瑶 [1 ,2 ,3 ]
孙琳婵 [1 ,2 ,3 ]
刘杨 [1 ,2 ,3 ]
石伟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有效辐射; 负积温; 融冻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4 [辐射平衡及热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格尔木、狮泉河、昌都日射站及中国科学院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有效辐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温度资料讨论了高原北部有效辐射的变化对表层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有效辐射变化因所处的区域不同而异,高原东北部、西部及高原腹地有效辐射总体呈减小的趋势,高原东南部有效辐射呈增大的趋势;2)有效辐射对冻结期间负积温的形成及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冻结期间负积温随地面有效辐射的减小而升高;3)有效辐射与地表融冻强度之间呈反相关,与融冻强度滞后两年的反相关更显著;4)青藏高原F/Q值大于地表反照率(Rk/Q),二者的作用均使地表失去能量而降温,总体上F/Q对地表的降温效应要大于Rk/Q.
引用
收藏
页码:1022 / 10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唐古拉地区活动层土壤水热特征的模拟研究 [J].
赵林 ;
李韧 ;
丁永建 .
冰川冻土, 2008, (06) :930-937
[2]   青藏高原有效辐射参数化 [J].
李韧 ;
杨文 ;
季国良 ;
赵剑琦 .
太阳能学报, 2006, (03) :274-278
[3]   从宽谱晴空大气透过率提取气溶胶光学信息 [J].
李韧 ;
季国良 ;
杨文 .
太阳能学报, 2005, (02) :150-156
[4]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的卫星资料分析 [J].
江灏 ;
王可丽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3) :323-330
[5]   青藏高原大尺度冻土水文监测研究 [J].
丁永建 ;
叶佰生 ;
刘时银 ;
沈永平 ;
王绍令 ;
杨梅学 .
科学通报, 2000, (02) :208-214
[6]   青藏高原能量收支观测实验的新进展 [J].
季国良 .
高原气象, 1999, (03) :333-340
[7]   长江黄河源地的气候特征 [J].
邵玉红 ;
张海玲 .
青海环境, 1998, (02) :20-24
[8]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 [J].
季国良 ;
邹基玲 ;
吕兰芝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7, (01) :2-10
[9]   青藏高原的长波辐射特征 [J].
季国良 ;
江灏 ;
吕兰芝 .
高原气象, 1995, (04) :68-75
[10]   青藏高原地面热源观测研究的进展 [J].
季国良 ;
钟强 ;
沈志宝 .
高原气象 , 1989, (02) :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