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海马缺血损伤探讨毒损脑络机制

被引:14
作者
张锦 [1 ]
张允岭 [1 ]
娄金丽 [1 ]
张綦慧 [1 ]
郑宏 [1 ]
闫妍 [1 ]
黄启福 [2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急性多梗; 能量代谢; 自由基; 毒损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从能量代谢障碍、酸中毒、自由基损伤等急性脑缺血级联反应的过程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入手,探讨毒损脑络的理论观点。[方法]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制备大鼠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模型,缺血72h后断头取脑,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患侧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中Na+-K+-ATP酶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模型海马CA1区出现明显缺血性形态改变,模型组海马组织中Na+-K+-ATP酶、LDH及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海马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多(P<0.05),而中药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急性脑缺血损伤过程中,能量代谢障碍、酸中毒、自由基损伤等级联反应重要环节,为毒损脑络机制提供了病生理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16 / 3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J].
梅建勋 ;
张云岭 ;
张伯礼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02) :34-36
[2]   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 [J].
王永炎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04) :195-196
[3]  
缺血性脑血管病.[M].邢成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药理实验方法学.[M].徐叔云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