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转型与电影的分化及其整合——90年代中国电影研究论纲

被引:24
作者
饶朔光
机构
[1]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
守望; 裂变; 新姿态; 电影生产力; 客观调控; 新主流电影; 本土文化策略; 跨文化策略; 市民文化; 市场化生存;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J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3 ; 1301 ;
摘要
9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和转型。而中国电影则在市场话语及其市民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及主流文化强势运作、国际化语境等互动的权力网络的制约中重新定位,各种电影(电影人、类型)采取不同的文化策略、意识形态策略、经济策略来寻找并开拓各自的生存及发展空间。社会/文化的转型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加剧的发展态势促成了电影的分化及其整合,并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新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北影2000[J]. 阜城.电影通讯. 2000(06)
[2]  
黄建新:我希望做自已想做的事[J]. 李彦.电影通讯. 2000(03)
[3]  
回顾与前瞻成就与对策──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J]. 刘建中.电影通讯. 2000(03)
[4]   论新时期后10年电影思潮的演进 [J].
饶朔光 .
当代电影, 1999, (06) :64-70
[6]   倘佯在世纪门槛前──北影厂创作生产后顾与前瞻 [J].
阜城 .
当代电影, 1999, (01) :12-13
[9]   这么早就回忆了 [J].
李皖 .
读书, 1997, (10) :80-87
[10]   国际化语境中的当前中国电影 [J].
尹鸿 .
当代电影, 1996, (06)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