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δ18O、δD和3H的沿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38
作者
苏小四
林学钰
廖资生
王金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黄河水; 同位素示踪; 水循环; 稳定同位素;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3.04.007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000年8~9月雨季和2001年3~4月旱季在黄河18条断面上河水的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了黄河水δ18O、δD和3H浓度的沿程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从黄河源头至入海口,黄河水具有稳定同位素比率逐渐增大而3H浓度逐渐下降的趋势;外来水体的混合作用、蒸发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水的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影响。黄河源头地区和中游地区是黄河两个主要的产流区,河水同位素的变化是不同径流来源对河水补给的良好标志。兰州以上黄河源头地区河水的δ18O、δD的季节性变化与雨水相反,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贡献旱季大于雨季。晋陕峡谷北段雨季δ18O相对较低的岩溶水和当地雨水对河川径流有明显的补给,而旱季3H浓度相对较低的岩溶水对河川径流有一定的补给;吴堡-潼关段雨季和旱季均有同位素比率相对较高的地表支流(如汾河、渭河)的加入。河水水面蒸发作用对兰州-包头段和黄河下游段旱季河水的δ18O具有明显的影响,而对这些河段雨季河水的同位素影响较小,灌溉回归水的蒸发可能是影响这些地段河水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