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被引:9
作者
张燕 [1 ,2 ]
周巧红 [1 ]
张丽萍 [1 ]
王川 [1 ,2 ]
贺锋 [1 ]
吴振斌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选择; 磷脂脂肪酸; 根际;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文章研究了冬季北运河(通州段)沿岸人工湿地植物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选择千屈菜、香蒲、鸢尾、芦苇等4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剖析。结果发现,4种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PLFAs总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千屈菜的PLFAs总量最低,且多样性最小;相较于香蒲和鸢尾,芦苇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均匀度与多样性都较小。对根际土壤各类群微生物比例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各类群微生物的含量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其中鸢尾根际土壤厌氧微生物比例最高,不利于冬季有机污染物的好氧分解。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相较于千屈菜、鸢尾和芦苇而言,种植香蒲更有利于寒冷地区人工湿地的实际运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千屈菜和香蒲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区分很明显,鸢尾和芦苇差异变化相近,差异不明显。文章从冬季不同湿地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角度对寒冷地区人工湿地中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1+162 +1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应用 [J].
原野 ;
杨雪 ;
夏雪 ;
陈艳巨 ;
江美龄 ;
于妍 .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 30 (05) :41-44
[2]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J].
刘波 ;
胡桂萍 ;
郑雪芳 ;
张建福 ;
谢华安 .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 (03) :278-288
[3]   寒冷地区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研究进展 [J].
戴春雷 ;
刘晓艳 ;
张雷 ;
李英丽 ;
初磊 .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8, (04) :53-56+59
[4]   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J].
吴建强 ;
丁玲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6) :432-434
[5]   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 [J].
孙海新 ;
刘训理 .
生态学报, 2004, (07) :1353-1357
[6]   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与净化效果及相关分析 [J].
梁威 ;
周巧红 ;
成水平 ;
付贵萍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3) :91-94
[7]   根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生态分布的影响 [J].
熊明彪 ;
何建平 ;
宋光煜 .
土壤通报, 2002, (02) :145-148
[8]   两种人工湿地中氮、磷净化率与细菌分布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张鸿 ;
陈光荣 ;
吴振斌 ;
邓家齐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575-578
[9]   污染物质在人工湿地中的流向 [J].
吴晓磊 .
中国给水排水, 1994, (01) :40-43
[10]  
人工湿地植物的筛选及冬季去氮除磷能力与中试研究[D]. 邹益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