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抑郁:社会支持的性别效应

被引:15
作者
谢笑春 [1 ]
雷雳 [1 ,2 ]
牛更枫 [3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2]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3]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性别; 网络自我表露; 抑郁; 社会支持;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160519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机制的性别差异。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67名初中生。结果显示,女生对同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对抑郁存在正向的间接效应和负向的直接效应,而男生对同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只有正向的间接效应;女生对异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仅有负向的直接效应,男生对异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仅有正向的间接效应。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通过社会支持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存在性别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144 / 11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温忠麟;叶宝娟;.心理科学进展.2014, 05
[2]   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其相关因素 [J].
李玉霞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 (03) :415-417
[3]  
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谢笑春;孙晓军;周宗奎;.心理科学进展.2013, 02
[4]   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及其统计控制途径的模型分析 [J].
熊红星 ;
张璟 ;
叶宝娟 ;
郑雪 ;
孙配贞 .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05) :757-769
[5]   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编制 [J].
叶悦妹 ;
戴晓阳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05) :456-458
[6]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测评初探 [J].
梁晓燕 ;
魏岚 .
心理科学, 2008, (03) :689-691
[7]   青少年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J].
李董平 ;
余苗梓 ;
王才康 ;
谢晰君 ;
周柳梅 ;
朱训明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04) :83-90
[8]   Too Many 'Friends,' Too Few 'Like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Facebook Depression' [J].
Blease, C. R. .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15, 19 (01) :1-13
[9]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depression that adolescents can modif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J].Kathryn Elizabeth Cairns;Marie Bee Hui Yap;Pamela Doreen Pilkington;Anthony Francis Jorm.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4,
[10]   Students' self-presentation on Facebook: An examination of personality and self-construal factors [J].
Chen, Baiyun ;
Marcus, Justin .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2, 28 (06) :2091-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