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态学研究及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4
作者
韩晓男
赵培真
杨方
赵斌
武阳丰
赵红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病理科
[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病理科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青年男性; 人白细胞抗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1996.02.011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年轻人人群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差异以及探讨致 AS 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意外死亡男性年轻人(20~39岁)心脏(<24h)标本96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近侧端取材,共获得冠脉283支,其中有明显致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素的死亡者(A 组)40例,115支,其他意外(车祸、意外伤害等)死亡者(B 组)56例,168支。常规石蜡包埋,HE 染色,部分标本行 HLA-DR、CD68免疫组化染色和油红 O 染色。光镜观察将 AS 病变分为4型,并对两组人群病变检出率及 CAS 特点进行形态学比较。结果 (1)A 组CAS 病变检出率,尤其是中、晚期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 B 组(P=0.003),且在20~24和25~29岁年龄组,中、晚期病变检出明显高于 B 组(P=0.008,P=0.04)。(2)A 组左前降、右冠状动脉 AS 中、晚期病变检出率都高于 B 组,且右冠具有显著性(P=0.040)。(3)A 组斑块内 HLA-DR、CD68阳性细胞含量高于 B组。结论 A 组为 AS 发病高危人群,该组人群这一变化趋势以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即致 AS 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北京地区年青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J].
杨方,赵培真,张英珊,武阳丰,赵斌,韩晓男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995, (01) :24-28+32
[2]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周北凡,吴锡桂主编, 1993
[3]  
Regional Accumulations of T Cells, Macrophages,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in the Human Atherosclerotic Plaque[J] . Lena Jonasson,Jan Holm,Omar Skalli,Goran Bondjers,Goran K. Hansson.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 198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