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区位条件辨析

被引:34
作者
孙威 [1 ,2 ]
李洪省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区位; 识别方法;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国内很多学者认为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但资源型城市是否真的区位偏远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识别一直没有给予回答。本文以国务院分3批确定的78个资源枯竭城市为对象,以资源枯竭城市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和与资源枯竭城市联系紧密的北京、上海、广州3个区域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象,利用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区位条件进行分类型和分地区的评价。研究发现:①从总体样本看,资源枯竭城市的确存在区位偏远现象,基于空间距离测度的区位偏远度α1=1.36(相对于省会城市)和β1=1.14(相对于区域中心城市),基于时间距离测度的区位偏远度α2=1.65(相对于省会城市)和β2=1.16(相对于区域中心城市);②从分类型看,不同省份和不同资源类型之间城市区位偏远度表现出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和森工型城市区位偏远度最大;③综合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分析结果,资源枯竭城市区位很偏远的城市,即α>1.5∩β>1.5,分别为18个和23个,分别占资源枯竭城市总数的23.1%和29.5%;区位不偏远的资源枯竭城市,即α≤1.0∩β≤1.0,分别为30个和35个,分别占到资源枯竭城市总数的38.5%和44.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不同区位条件的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着力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铁路客运提速前后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分析 [J].
孟德友 ;
范况生 ;
陆玉麒 ;
高超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6) :709-715
[2]   中国铁路客运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 [J].
吴威 ;
曹有挥 ;
梁双波 ;
曹卫东 .
地理研究, 2009, 28 (05) :1389-1400
[3]   四川盆地城市群主要城市通达性及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J].
郭丽娟 ;
王如渊 .
人文地理, 2009, 24 (03) :42-48
[4]   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机制研究 [J].
严善平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1) :71-77+96
[5]   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莉 ;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35-1246
[6]   中国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驱动力分析 [J].
石敏俊 ;
金凤君 ;
李娜 ;
赵曌 ;
金少胜 .
地理学报, 2006, (06) :593-603
[7]   矿业城市的结构性危机与转型 [J].
周德群 .
西部论丛, 2006, (03) :25-29
[8]   矿业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J].
万会 ;
沈镭 .
资源科学, 2005, (01) :20-25
[9]   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J].
赵海云 ;
李仲学 ;
张以诚 .
中国矿业, 2004, (12) :18-23+39
[10]   我国矿业城市发展的国家安全定位 [J].
姜楠 ;
谷树忠 ;
沈镭 ;
刘怀民 .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4, (05)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