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二)

被引:7
作者
王林生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贸组织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产业内分工; 加工贸易; 全球化; 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10.13510/j.cnki.jit.2000.11.006
中图分类号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基础是产业内分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经济生活国际化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阐明了这个历史趋势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的。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塑造了19世纪的国际分工,即英国作为工业的太阳与广大农业和原料附庸之间的分工,从而就像《共产党宣言》所说,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二次科技革命又导致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型分工。例如,英国的优势在钢铁、造船、采煤等工业,德国则擅长电气、化学等工业。二次战后,除了上述的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又使国际分工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并占了主导地位,这就是产业内分工。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