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等级道路路基路面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16
作者
权磊 [1 ]
田波 [1 ]
牛开民 [1 ]
谢晋德 [1 ]
何哲 [1 ]
张颖辉 [2 ]
机构
[1]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 赤峰市华通路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 路基; 多年冻土; 温度场; 频率分布; 冻融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16 [路基、路面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连续观测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道路结构不同层位和天然大地不同深度处温度,分析了不同层位日均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实时温度的频率分布特性与不同结构层材料的冻融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空气、面层、基层、路基和天然大地温度年度变化趋势均呈现明显的热季与冷季之分,转换时间分别是4月份和9月份;观测周期年内,沥青混凝土路面路表日平均温度为-17℃40℃,水泥混凝土路面路表温度为-18℃17℃,沥青混凝土路面下的路基顶面以下0.8m处温度波动范围为-2.8℃6.3℃,水泥混凝土路面下的路基顶面下0.7m处温度波动范围为-3.4℃5.4℃;空气、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温度和温度梯度频率分布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形态,且峰值对应的温度或温度梯度与相应的年均值存在偏差;基层、垫层和路基的温度频率分布均呈现多峰并存的形态,分别与冷季、热季、冷热季转换期相对应;分析周期年内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表冻融次数分别为182、178;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冻结融化持续时间频率分布均呈现主峰+多副峰的形态,主峰对应的持续时间分别为0~2h和18~20h。可见,在多年冻土区,可优先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利于冻土的保护,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应验证抗冻融耐久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高寒冻土区路基变形演化规律与破坏特征 [J].
李金平 ;
张娟 ;
陈建兵 ;
朱东鹏 ;
袁堃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6, 16 (04) :78-87
[2]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拓宽路基差异沉降 [J].
穆柯 ;
袁堃 ;
金龙 ;
董元宏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6, 16 (04) :68-77
[3]   青藏公路热棒路基降温效能 [J].
金龙 ;
汪双杰 ;
穆柯 ;
彭惠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6, 16 (04) :45-58
[4]   基于地气耦合模型的多年冻土区宽幅路基温度场数值模拟 [J].
汪双杰 ;
崔福庆 ;
陈建兵 ;
刘志云 ;
金龙 .
中国公路学报, 2016, 29 (06) :169-178
[5]   尺度效应下冻土路基结构适应性及优化 [J].
刘戈 ;
汪双杰 ;
袁堃 ;
陈建兵 ;
李金平 .
中国公路学报, 2015, 28 (12) :17-25
[6]   冻土路基热收支状态的尺度效应 [J].
汪双杰 ;
陈建兵 ;
金龙 ;
董元宏 ;
朱东鹏 .
中国公路学报, 2015, 28 (12) :9-16
[7]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温度场研究 [J].
朱东鹏 ;
汪双杰 ;
司伟 ;
袁堃 .
公路交通科技, 2013, 30 (08) :29-36
[8]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公路空间效应的非线性分析 [J].
汪双杰 ;
陈建兵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10) :1544-1549
[9]   青藏公路空间效应与多年冻土区公路修筑技术 [J].
陈建兵 ;
汪双杰 ;
章金钊 ;
李祝龙 .
公路, 2008, (05) :1-9
[10]   中国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 [J].
汪双杰 ;
李祝龙 .
公路交通科技, 2008,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