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61
作者
:
李素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素梅
王铁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铁冠
张爱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爱云
郭绍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郭绍辉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机构
:
[1]
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
沉积学报
|
1999年
/ 02期
关键词
:
吡咯类化合物,沉积环境,成熟度,生源母质,运移效应;
D O I
:
10.14027/j.cnki.cjxb.1999.02.025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0709 ;
081803 ;
摘要
:
本文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轮南海相、松辽盆地新站淡水湖相、朝阳沟—长春岭淡水—半咸水相、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相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发现不同成因类型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丰度与相对分布有着显著的差异。文中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环境、成熟度、母源、运移作用对该类化合物的可能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丰度与相对分布可能受控于多种地球化学因素,运移分馏作用与沉积环境可能是控制该类化合物的主要因素。成熟度、原始生源对该类化合物也有一定的影响。非烃中吡咯类含氮水合物在指示油气运移方向、指相以及成熟度方面有着潜在地球化学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2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