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脆弱区的识别及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39
作者
殷培红 [1 ,2 ]
方修琦 [2 ]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脆弱性评价; 空间分异;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 [种植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从粮食获取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阈值的角度,综合考虑粮食供需平衡、粮食安全储备、经济补偿能力等因素,构造综合评价指标—粮食安全保障的财政压力水平,以粮食安全保障费用不超过地方财政收入水平的25%作为可接受水平,共识别出6个不同类型的粮食安全区。在没有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和现有粮食播种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全国有14.5%的县(市)(1级和3级粮食安全区)能够通过粮食生产或者经济补偿能力保障小康水平的粮食安全。全国29.4%的县(市)属于2级粮食安全区,其中57%的地区是中国的主要余粮区,约占全国主要余粮区中的72%,因财政收入低、人口密度大,不能负担庞大的小康水平粮食安全储备费用。中国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6级区)占全国县(市)总数的30%,不具备温饱水平粮食生产能力和经济补偿能力,主要包括两类地区:①夏季季风区边缘地带的农牧交错带及秦岭地区,以及南方贫困的丘陵地区属于"资源型粮食短缺地区";②广西、广东南部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等富裕地区属于"结构性粮食短缺地区",过低的粮食自给率已影响到粮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64 / 10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21世纪初中国粮食短缺地区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 [J].
殷培红 ;
方修琦 ;
马玉玲 ;
田青 .
地理科学, 2007, (04) :463-472
[2]   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 [J].
殷培红 ;
方修琦 ;
马玉玲 ;
田青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625-631+678
[3]   浙江省粮食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J].
宁自军 ;
程利仲 .
嘉兴学院学报, 2003, (05) :15-18
[4]   中国粮食安全及其主要指标研究 [J].
程亨华 ;
肖春阳 .
财贸经济, 2002, (12) :70-73
[5]   粮食安全衡量及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马九杰 ;
张象枢 ;
顾海兵 .
管理世界, 2001, (01) :154-162
[6]   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趋势及原因初探 [J].
鲁奇 ;
吕鸣伦 .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01) :34-39
[7]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估 [J].
朱泽 .
经济研究参考, 1997, (67) :12-23
[8]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肖国安著, 2005
[9]  
粮食主产区“三农”问题新探索[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刘满仓, 2005
[10]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