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脑出血周围组织脑血流变化与脑水肿形成的相关研究

被引:8
作者
周剑
高培毅
李小光
机构
[1]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影像中心
[2]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影像中心 博士研究生
[3] 武警总医院MR室
[4] 北京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灌注; 动物,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4 [脑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血肿周围组织脑水肿形成机制及其与局部脑血流变化间的关系,为脑出血临床救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雄性大鼠70只,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注血组和对照组,分别将40μl新鲜自体血或生理盐水通过微量注射泵注入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利用CT灌注成像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通过计算机辅助脑灌注成像软件制作大鼠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volume,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灌注参数进行相对值(病侧/健侧)测量,并与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鼠脑注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低灌注梯度,血肿周围rCBF呈波动性改变,注血后1h rCBF降至最低,以后逐渐回升,分别于注血后6h和24h2次回升至峰值,并随后再度下降;血肿周围rCBV在注血后1h降至最低,随后逐渐增加,并于注血后24h增加至峰值;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在注血后24h最高,并延续至72h;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与血肿边缘区rCBV具有明显相关性,r=0.372(单侧),P<0.05。结论血肿周围组织脑水肿的形成是血脑屏障破坏、细胞毒性水肿及渗透性活性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脑出血早期rCBF下降以及rCBV代偿性增加在脑出血血管源性脑水肿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T灌注成像是活体下研究血肿周围脑血流变化与脑水肿形成机制较为理想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微循环障碍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J].
高培毅 ;
梁晨阳 ;
林燕 ;
袁芳 ;
胡凌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08)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