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1992—2002年北京一组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55
作者:
吴桂贤
吴兆苏
王薇
刘静
孙佳艺
刘军
赵冬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队列人群1992—2002年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方法于1992年和2002年分别对同一组个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糖、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1992-2002年相同年龄组(45~54岁和55~64岁)比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显著升高的趋势。(2)1992年理想血压者,2002年有19.0%的人成为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者,45.3%的人成为高血压患者。(3)1992年血脂正常者,2002年有43.8%的人成为血脂异常者。(4)1992年体重指数正常者,2002年有37.0%的人成为超重者;腰围正常者,有43.7%的人成为高腰围者。(5)1992年无代谢综合征者,2002年有14.6%的人成为有代谢综合征者。结论本队列人群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明显上升,其主要危险因素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控制和减慢主要危险因素上升的速度和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748 / 753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