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土壤质地分类数据建立及其模拟效果检验

被引:13
作者
高艳红 [1 ]
刘伟 [2 ]
程国栋 [3 ]
彭红春 [3 ]
李海英 [3 ]
冉有华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2] 民航甘肃空管分局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土壤质地类型分布; 原全球数据; 黑河数据;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23 [土壤与小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原全球土壤质地类型分布在黑河地区的数据(下称原全球数据)不能体现该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为了定量表征研究区土壤的非均匀分布,在流域范围收集了53个土壤亚类剖面数据,对照土壤三角,与国际通用的STASGO 30 s土壤质地类型分类标准对应,基于黑河流域1∶100000土壤亚类分布图,建立了黑河流域30 s分辨率的土壤质地类型分布图(黑河数据)。这套数据可以描述出原全球STASGO 30 s数据不能表现出的山区和绿洲区的土壤非均匀分布实际。分别使用黑河数据和原全球数据作为下垫面土壤分布,运用耦合了陆面过程的中尺度大气模式,对黑河流域中上游区域进行了模拟,检验了两套数据对气温模拟的准确性,讨论了土壤分布变化对环境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黑河土壤分布数据对上游山区的气温模拟性能好于原全球数据,中游绿洲区使用两套土壤分布数据的模拟值都偏高,大部分站点使用黑河土壤分布数据的模拟值略高于使用原全球数据的模拟值。这可能与模式中使用的全球土壤水、热参数在研究区的代表性以及中游区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异质性有关。因此,黑河流域土壤水、热参数以及高分辨率的土壤温、湿度分布是提高该区域土壤—大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性能的重要途径。环境要素变化与土壤类型分布变化呈非线性关系。气温模拟值对土壤分布变化最为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967 / 9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黑河流域土壤参数修正及其对大气要素模拟的影响 [J].
高艳红 ;
程国栋 ;
刘伟 ;
崔文瑞 ;
柳媛普 ;
李海英 ;
彭红春 ;
王遂缠 .
高原气象 , 2007, (05) :958-966
[2]   黑河流域土地覆盖分类数据的建立及其影响的模拟 [J].
刘伟 ;
高艳红 ;
李海英 ;
冉有华 ;
程国栋 .
高原气象, 2007, (02) :278-285
[3]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度计算及其影响的中尺度模拟 [J].
高艳红 ;
刘伟 ;
冉有华 ;
马明国 ;
程国栋 .
高原气象, 2007, (02) :270-277
[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土壤质地分类特征提取与数据融合 [J].
张时煌 ;
彭公炳 ;
黄玫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1) :65-79
[5]  
Sensitivity of the Biosphere–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 (BATS) to the Inclusion of Variable Soil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Climate and Applied Meteorology,1987
[6]  
(加)ScottX.Chang等编写,孙向阳主编.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7]  
陈隆亨,肖洪浪著.河西山地土壤及其利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