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苜蓿产业过去10年发展成就与未来10年发展重点

被引:36
作者
孙启忠 [1 ]
玉柱 [2 ]
马春晖 [3 ]
徐春城 [4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3] 塔里木大学
[4]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关键词
苜蓿产业; 资源节约型苜蓿; 苜蓿界面; 苜蓿型TM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1.9 [];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纵观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va)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5个阶段。近十几年,随着苜蓿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与增强,苜蓿科技驱动力亦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明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同时,苜蓿供需矛盾也在持续加剧,科技创新不足的压力与日俱增,资源约束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安全的压力明显增强,苜蓿界面耦合的压力日趋明显;今后应着力提升苜蓿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苜蓿科技创新、新品种培育和种子产业发展,推进苜蓿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升苜蓿-奶牛一体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苜蓿生物技术及其生物经济。
引用
收藏
页码:471 / 4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我国苜蓿产业亟待振兴 [J].
孙启忠 ;
玉柱 ;
徐春城 .
草业科学, 2012, 29 (02) :314-319
[2]   我国草业新世纪10年取得的成就和未来10年发展的重点 [J].
孙启忠 ;
玉柱 ;
徐春城 .
草业科学, 2011, 28 (12) :2215-2220
[3]   中国苜蓿育种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J].
杨青川 ;
孙彦 .
中国草地学报, 2011, 33 (06) :95-101
[4]   科尔沁沙地苜蓿抗逆增产栽培技术研究 [J].
孙启忠 ;
韩建国 ;
玉柱 ;
陶雅 ;
韩春燕 ;
赵淑芬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 (05) :79-87
[5]   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J].
包爱科 ;
王强龙 ;
张金林 ;
王锁民 .
分子植物育种, 2007, (S1) :160-168
[6]   紫花苜蓿越冬性研究概述 [J].
孙启忠 ;
王育青 ;
侯向阳 .
草业科学, 2004, (03) :21-25
[7]   如何发展我国苜蓿产业化 [J].
云锦凤 ;
孙启忠 .
中国牧业通讯, 2003, (21) :24-26
[8]   抓住机遇推进苜蓿产业化进程 [J].
孙启忠 ;
宁布 ;
李志勇 ;
王育青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 (01) :67-70
[9]   赤峰地区敖汉苜蓿冻害及其防御技术 [J].
孙启忠 ;
桂荣 .
华北农学报, 2001, (01) :136-142
[10]   关于发展草业的探讨 [J].
许鹏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85, (05)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