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沉积响应特点

被引:28
作者
李向平
陈刚
章辉若
李向东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裂变径迹年龄; 中生代; 构造事件; 沉积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区域动力学环境分析为基础,重点通过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事件的年代学约束,并结合地层不整合关系和沉积建造特征讨论了中生代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特点.讨论结果表明:印支期构造事件主要发生在230~190Ma,在盆地西南缘发育晚三叠世粗碎屑类磨拉石建造.燕山期构造事件主要发生在燕山中晚期的150~85Ma,包含145Ma±、120Ma±和95Ma±三个峰值年龄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叠合分布的峰值年龄(140~150Ma±,平均145Ma±),指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次构造变革事件,并在盆地西南缘发育上侏罗统芬芳河组和下白垩统志丹群等多套粗碎屑类磨拉石建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113 +1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及其应用.[M].万天丰著;.地质出版社.1993,
[2]   六盘山盆地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郑德文 ;
张培震 ;
万景林 ;
袁道阳 ;
张广良 ;
李传友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157-164
[3]   构造热年代学——发展与思考 [J].
王瑜 .
地学前缘, 2004, (04) :435-443
[4]   燕山板内变形带侏罗纪主要构造事件 [J].
赵越 ;
张拴宏 ;
徐刚 ;
杨振宇 ;
胡健民 .
地质通报, 2004, (Z2) :854-863
[5]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峰期的主要地质效应和形成动力学探讨 [J].
翟明国 ;
孟庆任 ;
刘建明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邵济安 ;
朱日祥 .
地学前缘, 2004, (03) :285-297
[6]   燕山运动与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 [J].
赵越 ;
徐刚 ;
张拴宏 ;
杨振宇 ;
张岳桥 ;
胡健民 .
地学前缘, 2004, (03) :319-328
[7]   西秦岭北缘中生代构造活动的40Ar/39Ar、FT热年代学证据 [J].
郑德文 ;
张培震 ;
万景林 ;
李大明 ;
王非 ;
袁道阳 ;
张广良 .
岩石学报, 2004, (03) :697-706
[8]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J].
翟明国 ;
朱日祥 ;
刘建明 ;
孟庆任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13-920
[9]   青藏高原北缘中生代伸展构造40Ar/39Ar测年和MDD模拟 [J].
陈宣华 ;
尹安 ;
George E.Gehrels ;
王小凤 ;
Eric S.Cowgill ;
Marty Grove ;
T.Mark Harrison ;
陈正乐 .
地球学报, 2002, (04) :305-310
[10]   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 [J].
万天丰 ;
朱鸿 .
现代地质, 2002, (02) :10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