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抗氰交替途径参与马铃薯软腐病菌对马铃薯块茎的侵染
被引:1
作者:
李红玉
周功克
胡铁强
孟雪琴
万东石
沈喜
毕玉蓉
郭进魁
梁厚果
张立新
机构:
[1]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兰州
[2]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来源:
关键词:
抗氰交替途径;
感病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马铃薯软腐病菌中的强致病菌 Ecc、弱致病菌 Eccb在马铃薯块茎中诱导抗氰交替途径运行的能力依次为 Ecc,Eccb。即病原菌的致病性越强 ,诱导抗氰交替途径的能力越强 ,显示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过程与寄主植物体内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密切相关。 SHAM抑制剂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过程中寄主植物中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可增强寄主植物的感病性。信号传导试验显示 La Cl3、Li Cl可通过促进体内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而促进感病性 ,GDPβs有模拟抗氰交替途径促进寄主植物感病性的功能 ,okadaic acid不抑制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 ,但是它抑制由侵染所诱导的交替途径的上升而导致的感病性的增加 ,因此 ,在病原菌侵染寄主植物的过程中 ,寄主植物体内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的变化可能也是寄主植物抗感病反应调控机制的一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997 / 100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