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二叠世的“克氏蛤”

被引:4
作者
方宗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Claraia; Claraioides; 晚二叠世; Pseudoclaraia; 足丝凹湾;
D O I
10.19800/j.cnki.aps.1993.06.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系统评述了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晚二叠世克氏蛤类标本,并描述采自贵州、云南、藏东的有关化石1属3种,其中1新属1新种.右壳足丝凹口特征在克氏蛤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晚二叠世的Claraioides gen.nov.以足丝凹口内端明显向腹方或后腹方扩展膨大成足丝凹湾而不同于早三叠世的Claraia.后者似由前者演化而来,它们在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发生替代,可能与古生代末的绝灭事件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53 / 661+793 +79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评“论湖南海扇”——兼评大隆相地层的深水成因论 [J].
方宗杰 .
古生物学报, 1989, (06) :711-723+823
[2]  
二叠纪菊石的两种生态类型[J]. 周祖仁.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5(07)
[3]   华夏动物区系之初探 [J].
方宗杰 .
古生物学报, 1985, (03) :344-349
[4]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华南双壳类——分带、对比与危机 [J].
殷鸿福 .
地质论评, 1983, (04) :303-320
[5]   论克氏蛤(Claraia)的韧带区构造及其分类演化 [J].
张作铭 .
古生物学报, 1980, (06) :433-44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