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N,N′-双(2-吡啶甲酰胺)-1,2-乙烷配合物合成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5
作者
陆晓红
林秋月
胡瑞定
刘卫东
冯洁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系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稀土; 吡啶甲酰胺; 配合物; 光谱法; DNA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523 [脱氧核糖核酸(DNA)]; O641.4 [络合物化学(配位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0 ; 081704 ; 070304 ;
摘要
合成了四种N,N′-双(2-吡啶甲酰胺)-1,2-乙烷(H2L)稀土配合物。经过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值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H2L)(NO3)2](NO3)·3H2O(Ln=Sm,Eu,Gd,Tb)。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配体H2L中酰胺羰基氧和吡啶氮分别与稀土离子配位,硝酸根为双齿配体,Ln(Ⅲ)与H2L形成了1:1的螯合物。另外,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对Sm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DNA的加入[Sm(H2L)(NO3)2](NO3)·3H2O配合物在265nm处的紫外吸收峰逐渐减小,并产生红移现象,得到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为1·24×105。Sm配合物使EB-DNA体系发生荧光猝灭,由于配合物和EB争夺与DNA的结合位点,从而使体系中游离的EB增多。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峰的变化亦显示随着DNA的加入配合物的谱峰强度减弱,同时1282cm-1处的谱峰消失,说明配体的吡啶环在一定程度上插入了DNA的双螺旋平面,导致吡啶环的电子云密度发生改变。以上结果表明配合物和DNA发生了显著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76 / 11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铜(Ⅱ)-苏氨酸-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J].
张芳 ;
张前前 ;
祝陈坚 ;
王修林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 (09) :1439-1442
[2]   光谱法研究[Ce(NO)(Phen)]配合物晶体结构及其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J].
胡瑞定 ;
林秋月 ;
黄炜 ;
俞庆森 .
中国稀土学报, 2005, (03) :388-388
[3]   镧与邻菲咯啉和联吡啶的混配物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研究 [J].
方光荣 ;
李玲 ;
蔡朝霞 ;
刘立明 ;
宋功武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03) :327-329
[4]   一种新型Au(Ⅲ)-吡啶酰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5'-单磷酸鸟苷的反应研究 [J].
杨婷 ;
张俊勇 ;
涂超 ;
林骏 ;
刘琴 ;
郭子建 .
无机化学学报, 2003, (01) :45-48
[5]   希土元素与环己基甲酸及邻菲咯啉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的研究 [J].
王敏 ;
徐志栋 ;
冯殿忠 .
无机化学学报, 1997, (03) :111-114
[6]   稀土冠醚配合物的激光拉曼和红外光谱 [J].
梁映秋 ;
赵永年 ;
张树功 ;
于风兰 ;
倪嘉缵 .
化学学报 , 1983, (03) :198-207
[7]  
激光拉曼光谱在有机化学上的应用[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潘家来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