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秧苗本田期根系建成特征及其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赵言文
陈留根
丁艳峰
黄丕生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南京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水稻; 旱秧苗; 本田期; 根系建成; 产量;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00.01.002
中图分类号
S51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水培试验,通过秧苗移栽前剪根与不剪根处理,对旱育秧苗和水育秧苗本田期上、下层根系构成、生理活性及单株产量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田期旱秧苗下层根数量、根系体积、根系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分别高于水秧苗48-5 % ~175-8 % 、31-4 % ~68-2 % 、35-7 % ~66-2 % 、61-3 % ~128-4 % ,剪根处理对旱秧苗下层根的吸收表面积、根系活力影响不明显,而对水育秧下层根系构成及根系活力影响极显著。上层根的主要形态、生理指标与下层根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旱秧苗单株产量比水秧苗增加22-8 % ~70-0 % ,产量构成主要表现在每穗实粒数和粒重上显著高于水秧苗。除下层根活力外,上、下层根系构成及生理活性与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r = 0 .965 0 * ~0-999 2 * *) 。剪根处理对旱秧苗穗实粒数、粒重无显著影响,而使水秧苗单株有效穗数、粒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总之,旱秧苗本田根系生长优势首先表现在下层根的发生数量多、体积大、吸收表面积大、活力高、吸收能力强,这是旱秧苗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 / 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稻旱秧的生长和生理优势 [J].
吴永祥王振忠黄祥熙毛永兴陈光辉钱强 .
江苏农业科学, 1996, (05) :8-10
[2]   水稻根系特征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初报 [J].
石庆华,李木英,徐益群,张佩莲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2) :110-115
[3]   水稻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反应 [J].
凌启鸿 ;
张国平 ;
朱庆森 ;
蔡建中 ;
曹显祖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0, (01) :23-28
[4]   杂交水稻根系代谢活性与早衰关系的研究 [J].
吴振球 ;
李红燕 ;
彭信海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7, (S1) :1-12
[5]   水稻不同层次根系的功能及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J].
凌启鸿 ;
凌励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5) :3-11
[6]   早籼杂交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研究 [J].
何芳禄 ;
何之常 ;
龚景武 ;
程本旭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0, (05) :17-20
[7]  
作物生理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张宪政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