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空间、离身性与具身性

被引:62
作者
冉聃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虚拟身体; 吉布森; 虚拟现实; 赛博空间; 后人类主义; 具身性; 离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正>在21世纪,人类已经身处"后人类境况"。科技一方面提升了人类生活,改变了人类交往互动的模式;另一方面又将现代推向后现代,用谢丽·特克尔的话来说,就是科技实现了后现代主义,而赛博空间(cyberspace)则是一个后现代的文化空间。[1]所谓赛博,就是人类与机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杂合体,赛博是激发想象力和恐惧感的边界跨越者,是"怪物"(monster—皮克林语)。基于虚拟现实的赛博空间将这种修辞术语表达成一种真实的现状,吉布森通过一系列赛博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类试图完全脱离身体物质性的离身性赛博空间,赛博成为超人类的存在物,并有可能取代人类。赛博是否最终会超越、战胜并取代人类,还是只能具身在人类身体的操作实践活动之中?对这两种赛博形象的探索以及哲学思考,就构成了本文的主线。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知觉现象学[M]. 商务印书馆 ,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著, 2001
  • [2] The Virtual Body in Cyberspace .2 Balsamo. Routledge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