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一次雹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

被引:4
作者
井喜 [1 ]
井宇 [2 ]
李明娟 [3 ]
屠妮妮 [4 ]
贺文彬 [1 ]
杜继稳 [3 ]
张人禾 [5 ]
机构
[1] 不详
[2]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
[3] 不详
[4]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5] 陕西省气象局
[6]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7]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8] 不详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雹暴; 雷达回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MICAPS提供的实况资料(包括用实况资料计算的其它物理量),对2006年7月27日发生在榆林市西北部部分乡镇的一次雹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的监测和分析。诊断分析表明:当日08:00,大气层结是稳定的,但925 hPa湿正压场上生成从东南方向伸入雹区的窄的强对流不稳定舌;雹暴发生前2 h,雹区地面邻近上游生成中β尺度能量比高值中心和反映弱冷空气活动的中β尺度能量比低值舌;雹暴的发生也伴随雹区对流层低层大气湿斜压性的增强、边界层温度出现跃升等现象;中尺度纬向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雹暴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雷达反射率因子分析表明,强冰雹狂风是由超级单体风暴引发的,超级单体风暴是由中β尺度小钩状回波和由干侵入引发的新生中γ尺度强对流单体在钩状区合并而形成。超级单体风暴具有独特的动力学特征:除了伴随一个持久深厚的中气旋外,对流层低层入流急流持续时间长达50 min,钩状区近地层出现未曾见过或罕见的(由强下沉气流产生)中β尺度环形辐散区和环形辐散区向外扩展的特征。在0.5°仰角速度场,雹暴区气流经历了由径向辐合、气旋性辐合、气旋性旋转、再到径向辐合的演变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119 / 11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一次强对流风暴含水量的雷达反演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J].
于华英 ;
牛生杰 ;
梁明珠 ;
魏鸣 ;
顾松山 .
高原气象, 2007, (05) :1112-1118
[2]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一次强降水的中尺度流场 [J].
杨毅 ;
邱崇践 .
高原气象 , 2006, (05) :925-931
[3]   安徽一次强烈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J].
俞小鼎 ;
郑媛媛 ;
张爱民 ;
姚叶青 ;
方翀 .
高原气象 , 2006, (05) :914-924
[4]   多普勒雷达对华北春季强降水过程的动力学诊断 [J].
王丽荣 ;
汤达章 ;
胡志群 ;
张艳刚 .
高原气象 , 2006, (03) :509-515
[5]   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环流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张腾飞 ;
段旭 ;
鲁亚斌 ;
海云莎 .
高原气象, 2006, (03) :531-538
[6]   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强对流天气预警 [J].
俞小鼎 ;
王迎春 ;
陈明轩 ;
谭晓光 .
高原气象, 2005, (03) :456-464
[7]   甘肃中部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和闪电特征个例研究 [J].
端木礼寅 ;
李照荣 ;
张强 ;
康凤琴 .
高原气象, 2004, (06) :764-772
[8]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特征分析 [J].
伍志方 ;
张春良 ;
张沛源 .
高原气象, 2001, (02) :202-207
[9]   北京地区雹暴气流结构的研究 [J].
葛润生 ;
姜海燕 ;
彭红 .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01) :2-8
[10]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 气象出版社 , 俞小鼎[等]编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