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低涡槽后型河南强对流过程的天气学特征分析

被引:29
作者
张一平 [1 ,2 ]
牛淑贞 [1 ,2 ]
席世平 [1 ]
梁俊平 [1 ]
宋培玲 [3 ]
周红俊 [4 ]
机构
[1] 河南省气象台
[2] 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3] 河南省新乡市气象局
[4] 河南省大气探测保障中心
关键词
强对流; 东北低涡; 冷空气; 预报着眼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14时订正后的探空资料,分析2008—2010年6月河南处于东北低涡槽后形势下其强对流天气的相关物理量特征和阈值,通过对其中3次致灾强风暴过程的天气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其三维天气系统要素配置和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1)SI、LI均为负值,K指数≥20℃,△θse850-500≥5℃,CAPE≥1 500 J.kg-1,Sweat指数≥180,0—6 km水平风垂直切变≥15 m.s-1,大气可降水量≥2 cm,可作为发生灾害性强对流天气的参考指标;SI为正值,LI≥-1.5℃,K指数≤24℃,△θse850-500≤-4.3℃,CAPE≤150 J.kg-1且远小于CIN、14时探空订正后CAPE也在500 J.kg-1以下,0—6 km垂直风切变≤12 m.s-1,可降水量≤1.5 cm,可作为无对流天气出现的参考指标;除此之外,可出现一般雷暴天气。2)东北低涡槽后型背景下,河南出现强对流天气的热力不稳定条件是,中上层干冷,有24 h显著降温区或冷槽、冷平流;低层暖,850 hPa温度达到20℃,或有低空急流或显著流线通过暖脊。3)其抬升触发条件是,中层有横槽、切变线、干线,地面有辐合线、干线等有触发和抬升作用的系统。4)其水汽条件是,850 hPa比湿≥7 g.kg-1,地面露点温度达16℃以上。5)垂直风切变条件是,存在高空西北风急流,低层偏南风,地面偏东风。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郑永光
    张小玲
    周庆亮
    端义宏
    谌芸
    何立富
    [J]. 气象, 2010, 36 (07) : 33 - 42
  • [2] 2009年6月淮河中下游三次飑线过程的对比分析
    曲晓波
    王建捷
    杨晓霞
    刘鑫华
    [J]. 气象, 2010, 36 (07) : 151 - 159
  • [3] 中尺度天气的高空地面综合图分析
    张小玲
    张涛
    刘鑫华
    周庆亮
    谌芸
    周晓霞
    郑永光
    赵素蓉
    [J]. 气象, 2010, 36 (07) : 143 - 150
  • [4] 黔西南州冰雹时空分布及春夏冰雹环境条件分析
    陈晓燕
    罗松
    杨玲
    [J]. 暴雨灾害, 2010, 29 (01) : 49 - 53
  • [5] 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预报系统
    赵培娟
    吴蓁
    郑世林
    范学峰
    李朝兴
    [J]. 气象, 2010, 36 (02) : 33 - 38
  • [6] 长生命史冷涡影响下持续对流性天气的环境条件
    易笑园
    李泽椿
    李云
    朱磊磊
    于莉莉
    余文韬
    [J]. 气象, 2010, 36 (01) : 17 - 25
  • [7] 2004年初春武汉机场临近的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黄艳芳
    [J]. 暴雨灾害, 2007, (01) : 73 - 77
  • [8] 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北侧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
    龙利民
    陈亮
    江航东
    姜玉印
    [J]. 暴雨灾害, 2007, (01) : 68 - 72
  • [9] 2005年北京城区两次强冰雹天气的对比分析
    王华
    孙继松
    李津
    [J]. 气象, 2007, (02) : 49 - 56
  • [10] 强垂直温度梯度条件下强对流天气分析与潜势预报
    许爱华
    詹丰兴
    刘晓晖
    王欢
    [J]. 气象科技 , 2006, (04) : 376 -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