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的质性研究附视频

被引:17
作者
崔红 [1 ]
牛晟 [1 ]
顾克胜 [2 ]
孔越 [1 ]
傅小玲 [1 ]
郭渝成 [1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
[2] 北京军区医院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救援人员; 创伤后应激反应;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心理援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5 [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在汶川5.12大地震爆发后65d左右对102名执行不同救援任务的人员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结果救援人员在早期普遍出现了闯入性回忆、回避和恐惧症状,但多数在1~3周内消失。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是回避、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差;救援人员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团体内部,包括战友和直接领导,较少来自家庭和亲属;救援人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较为单一,以说服和鼓励自己、回避为主。结论救援人员在救援早期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症状多数在1~3周内消失,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普通人群存在较大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J].
伊丽 ;
武国城 ;
万憬 ;
陈松 ;
汪志勇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3) :567-569
[2]   创伤后应激障碍国内研究现状 [J].
王志阳 ;
汤月芬 ;
施慎逊 .
上海精神医学, 2006, (06) :372-374+379
[3]   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的关系 [J].
马煊 ;
陈龙 ;
裴华 ;
张凤阁 ;
张本 ;
马文有 ;
不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4, (01) :48-49+55
[4]   烟台“11.24”海难援救军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惠武利 ;
徐德忠 ;
施旺红 ;
王家同 ;
苏景宽 ;
郭宝林 ;
门可 ;
赵群 ;
刘清波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04) :46-46
[5]  
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彦方主编, 2001
[6]   Behavioral activation as an early intervention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among physically injured trauma survivors [J].
Wagner, Amy W. ;
Zatzick, Douglas F. ;
Ghesquiere, Angela ;
Jurkovich, Gregory J. .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 2007, 14 (04) :34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