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转向及启示——以卢卡奇、葛兰西和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为例

被引:10
作者
赵司空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欧马克思主义; 日常生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89.1 [西方马克思主义];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4 ; 010101 ;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欧马克思主义均在历史的重要时期发生了日常生活转向,卢卡奇强调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葛兰西强调文化领导权,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致力于个性伦理的建构。日常生活转向涉及启蒙,启蒙与意识形态相关,而意识形态的有效性又与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有关,同时也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欧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转向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启示中国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7+199 +1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胡锦涛.人民出版社.2012,
[2]  
意识形态新论.[M].童世骏;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狱中札记.[M].(意)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著;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  
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M].(法)H.列菲伏尔(H.Lefebvre);(匈)A.赫勒(A.Heller)著;陈学明等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5]  
历史与阶级意识.[M].(匈)卢卡奇(Lukacs;Georgy)著;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