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被引:3
作者
张培江
才宏伟
李焕朝
杨联松
孙传清
占新春
白一松
胡兴明
许传万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合肥
[3]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4] 安徽省天长市桥湾农技站
[5] 安徽省农
关键词
RFLP标记; 水稻; 遗传差异; 杂交稻育种;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1.01.003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以 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 2 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简称RFLP)标记技术 ,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 ,探索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 :42个探针共产生 6 9个不同的限制性片段 ,其中 2 0个 (占 47.6 % )探针显示 47个 (占 6 8.1% )多态性片段 ,至少在 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片段分别以 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 ,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温带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 ,光壳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爪哇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大。根据聚类图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J].
张培江 ;
才宏伟 ;
袁平荣 ;
杨联松 ;
白一松 ;
胡兴明 ;
许传万 ;
孙明 .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05) :421-424+428
[2]   两系杂交稻优势生态型的初步研究 [J].
孙传清 ;
陈亮 ;
李自超 ;
张培江 ;
李任华 ;
姜廷波 ;
王象坤 .
杂交水稻, 1999, (02) :36-40
[3]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N422s的广亲和性及分类地位初探 [J].
李任华 ;
王象坤 ;
杨振玉 ;
罗志华 .
作物学报, 1996, (04) :495-499
[4]   云南省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利用——Ⅸ.论亚洲栽培稻的籼粳分类 [J].
程侃声 ;
王象坤 ;
卢义宣 ;
罗军 ;
黄乃威 ;
刘光荣 .
作物品种资源, 1988, (01) :1-5
[5]   云南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利用 Ⅱ.亚洲栽培稻分类的再认识 [J].
程侃声 ;
周季维 ;
卢义宣 ;
罗军 ;
黄迺威 ;
刘光荣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1984, (04) :271-280
[6]   光壳稻和爪哇型亲缘关系的研究 [J].
罗军 ;
卢义宣 ;
黄迺威 ;
程侃声 ;
刘光荣 ;
王象坤 .
云南农业科技, 1984, (0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