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流民与川陕鄂豫交界地区的环境问题

被引:28
作者
邹逸麟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流民问题; 大巴山区; 秦岭; 陕西; 荆襄地区; 成化; 交界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明清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因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大批失去土地或逃避赋役的流民向豫鄂川陕交界的秦岭、大巴山区迁徙的规模和过程。自明中叶美洲耐旱作物的传入,流民规模更趋庞大,并长期定居在山区之中,进行开山种植、伐木造纸、冶炼烧炭等作业,造成秦岭、大巴山区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明显加剧,严重影响了渭河、汉江流域的灌溉和航运,使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日趋恶化,应从中取吸历史教训。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9+142 +1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汉江流域地理调查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