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职概念的古今演变与中西对接

被引:10
作者
林纯洁
机构
[1]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
天职; 路德; 加尔文; 韦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3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中国的天职概念起源于对天的自然神崇拜,早期的含义是政治职责,后来演化为普通人应尽的职责。西方基督教的天职观起源于犹太教的上帝呼召思想,中世纪只有罗马教会的神职人员拥有天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赋予了每个人以天职,提高了世俗劳动的地位,同时将天职作为其尘世伦理的核心概念,重构了他认为的"被颠倒的世界"。加尔文进一步将天职与预定论结合起来,促生了一种勤俭禁欲的新教伦理,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西两种天职概念都经历了由特殊阶层独有到大众化的过程,而且都包含一种秩序思想,因此能够在汉语学术术语体系中通过翻译成功对接。这个对接是世俗化中国与西方基督教社会两种异质文化交流的一个典型见证。
引用
收藏
页码:683 / 6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德) 韦伯 (Weber;M.) ;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民国初年的政党.[M].张玉法著;.岳麓书社.2004,
[3]  
饮冰室文集点校.[M].梁启超著;吴松等点校;.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老舍文集.[M].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5]  
列子集释.[M].杨伯峻; 撰.中华书局.1979,
[6]  
中国报学史.[M].戈公振著;.三联书店.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