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烯丙异噻唑诱导水稻特异表达的基因

被引:5
作者
赵惠芳
丁德荣
马中华
蒯本科
机构
[1]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
[2]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 上海
[3]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系
[4] 上海
关键词
水稻; 抑制差减杂交; 烯丙异噻唑; 稻瘟病; 系统获得性抗性;
D O I
10.15943/j.cnki.fdxb-jns.2004.02.018
中图分类号
S435.11 [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烯丙异噻唑 (PBZ)处理水稻根能使其产生对稻瘟病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因此在东南亚稻区被广泛用于防治稻瘟病 ,然而关于其作用的分子机理还知之甚少 .运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 ,试图通过分离鉴定受PBZ诱导调控的关键基因 ,探索其作用的分子机理 .以PBZ处理后的水稻叶片cDNA为目标群体 (tester) ,以未处理水稻叶片cDNA为对照群体 (driver) ,用经过对照cDNA差减的、烯丙异噻唑处理的cDNA群体构建了一个含 2 6 0个重组子的差减文库 .通过差示筛选鉴定出了 2 6个PBZ诱导水稻特异表达和增强表达的候选克隆 .对 2 6个cD NA克隆进行了双向测序和同源性比较 ,发现其中 3个克隆 :rJAB1,rTAB2和蛋白磷酸酯酶 2Aδ调节亚基同型物基因 ,位于抗病相关信号转导途径上 ,它们与哺乳动物和人类免疫途径上的信号因子有明显相似之处 ,因此推断可能与诱导抗性有关 .另外 8个克隆与已知基因同源性为 70 %~ 99% .经Northern杂交分析 ,其中rJAB1(编码c jun激活区结合蛋白 1)受烯丙异噻唑和稻瘟菌诱导表达 ;膜糖蛋白同源基因及肌动蛋白 (actin)α1受烯丙异噻唑诱导表达 ,部分克隆为低丰度转录本 .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29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