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北尖顶山地区油源及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7
作者
路俊刚 [1 ]
陈世加 [1 ]
张道伟 [2 ]
范小军 [1 ]
王明筏 [1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油气源;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尖顶山;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尖顶山和南翼山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的两个相邻构造,尖顶山浅层获得工业油气流,但深层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而南翼山构造深浅层都发现较大油气储量,因此解剖该地区的油源及成藏特征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原油轻重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判识油源,指出尖顶山油田N22储层原油主要来自N1成熟源岩。在成藏过程中,有沿途或浅层低-未成熟油的混入,深层储层抽提物来自E23源岩。分析认为储层原油属于成熟阶段的产物且是就近捕获,不是从南部源岩长距离运移而来。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史,建立了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17+16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八面河地区原油、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金之钧 .
地球科学, 2002, (06) :711-717
[2]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J].
朱扬明 ;
苏爱国 ;
梁狄刚 ;
程克明 ;
彭德华 .
地质科学, 2004, (04) :475-485
[3]   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油源层地球化学研究 [J].
张水昌 ;
王飞宇 ;
张保民 ;
梁狄刚 ;
赵孟军 .
石油学报, 2000, (06) :23-28+128
[4]   呼图壁气藏成藏地球化学特征 [J].
陈世加 ;
王绪龙 ;
阿布力米提 ;
李延均 ;
王立宏 .
天然气工业, 2004, (03) :16-18+140
[5]   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及在成藏研究中的作用 [J].
陈世加 ;
付晓文 ;
沈昭国 ;
林峰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5) :4-6+5
[6]   红车地区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J].
陈世加 ;
曾军 ;
王绪龙 ;
李延均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6) :1-4+97
[7]   HYPY/SE提取固体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 [J].
周建伟 ;
李术元 ;
岳长涛 ;
钟宁宁 .
化学通报, 2006, (05) :337-341
[8]   塔里木盆地陆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朱扬明 .
沉积学报, 1997, (02) :26-30
[9]   塔里木盆地陆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朱扬明 .
沉积学报, 1997, (02) :26-30
[10]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 [J].
曾凡刚 ;
程克明 .
地质地球化学, 1998, (03)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