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的“中国式”接受与发展——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审视

被引:1
作者
庞瑶
机构
[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实证研究; 实证主义; 教育研究方法; “中国式”发展;
D O I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8.05.011
中图分类号
G40-03 [教育科学研究];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行动宣言》的发表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宣言明确提出了"提升中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必须加强教育实证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不可否认,实证研究是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新一轮的"实证热潮"下,如何避免实证研究走向方法论上的极端,需要正确看待实证研究与实证主义作为方法工具与哲学思想的联系与区分。回顾历史,实证主义自近代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某种契合以及相互补充,使得它呈现出"中国式"的接受与发展进程,显示出中国特色的实证取向。在国际教育研究走向"实证霸权"的背景下,构建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实现有特色的"中国表达",需要加强教育实证研究,搭建与国际对话交流的平台,更需要继承我国近代学者对于实证主义和实证研究的"中国式"接受思维,重新审视实证研究的新内涵,进行实证研究的"中国式"探索,促进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式"发展,避免走向方法论上的极端。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现代性批判的技术与方法.[M].李国俊.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978-7-5068-3092-8
[2]  
理性的异化.[M].(波) 科拉科夫斯基; 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  
论实证精神.[M].(法) 孔德; 著.译林出版社.2011,
[4]  
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M].杨国荣;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M].潘懋元;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李泽厚;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7]  
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M].(美) 拉格曼;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8]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叶澜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9]  
教育学文集.[M].瞿葆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0]  
中国近代思想史.[M].李华兴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