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调查方法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以皇甫川流域为例

被引:6
作者
洪睿 [1 ]
李波 [1 ]
崇洁 [1 ]
郝丽霞 [1 ]
郝向伟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气象局
关键词
农户调查; 退耕还林(草); 圈养舍饲; 皇甫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皇甫川流域农户调查为例,探讨了农户调查方法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研究中的应用问题。农户调查因其数据获取直接、时效性强、反映问题全面等特点,可用于农户生产生活受工程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等研究,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农户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普遍持赞成态度,但一些农户反对禁牧和圈养舍饲。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农户的年龄、家庭人数以及退耕所能带来的收益;影响农户对圈养舍饲态度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收入;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均纯收入越高,但耕地面积、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越大,人均纯收入反而越少,表现出当地传统农牧业典型的"不可持续性",并与生态系统的不可持续性交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如何进一步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作用,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995 / 9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 [J].
郭颖 ;
张文雄 ;
徐海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05) :79-82+98
[2]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J].
杨小军 ;
陈珂 ;
徐晋涛 ;
王均喜 .
生态经济, 2006, (05) :36-38+41
[3]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调查研究 [J].
陶接来 ;
田育新 ;
李锡泉 ;
李书明 ;
张运明 ;
周小玲 ;
董春英 .
湖南林业科技, 2006, (02) :12-16
[4]   从农户调查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路径选择问题 [J].
宋乃平 ;
刘艳华 ;
杨洋 ;
陶燕格 ;
王磊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1) :34-37+56
[5]   政策性地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丰城市退耕还林农户问卷调查的一个分析 [J].
钟太洋 ;
黄贤金 ;
翟文侠 ;
傅重林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435-444
[6]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农户对退耕政策及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响应 [J].
连纲 ;
郭旭东 ;
傅伯杰 ;
王静 ;
何挺 .
生态学报, 2005, (07) :1741-1747
[7]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持续性分析 [J].
董世魁 ;
康慕谊 ;
熊敏 ;
刘晓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41-44
[8]   农民文化素质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 [J].
白顺江 ;
高柏成 ;
谷建才 ;
陆贵巧 ;
张锁成 .
河北林果研究, 2004, (04) :301-304
[9]   黄土丘陵区参与式生态环境现状及未来建设调查研究——以陕西省安塞县大南沟流域为例 [J].
高照良 ;
张晓萍 ;
穆兴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4) :178-183
[10]   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对传统农牧业的冲击与对策——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皇甫川流域为例 [J].
李波 ;
赵海霞 ;
郭卫华 ;
刘辉 ;
张新时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4, (05)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