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补偿性财政转移支付研究——基于巴西的国际经验借鉴

被引:7
作者
宋小宁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环境定价; 生态补偿; 财政转移支付;
D O I
10.19851/j.cnki.cn11-1010/f.2012.07.022
中图分类号
F812.45 [财政支出]; F817.77 [];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生态环境的公共品属性使得生态环境定价较为复杂,而不完善的生态环境定价模式会损害生态环境,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巴西生态补偿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应该根据各种生态功能区发挥的作用差异和受益主体,确定生态环境的价格,构建区域性和全国性生态补偿体系,并应该考虑将生态环境外部性的定价应该反映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生态补偿性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4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构建反映生态成本的企业产品定价机制 [J].
张亚连 ;
邓德胜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 (04) :32-33
[2]   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 [J].
范子英 ;
张军 .
世界经济, 2010, 33 (11) :117-138
[3]   具有生态补偿性质的水价改革机制研究 [J].
金波 ;
陈建成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9, (04) :29-30
[4]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8, (09) :74-84
[5]   专项转移支付漏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
汪冲 .
财经研究, 2007, (12) :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