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非对称性研究

被引:7
作者
赵振全
丁志国
苏治
不详
机构
[1]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3] 吉林长春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过度反应; 累积超常收益率; 非对称性;
D O I
10.15939/j.jujsse.2005.04.024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过度反应作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命题和“反转交易策略”的理论基础,由DeBondt和Thaler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市场有效理论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学者针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进行了大量实证检验,所得出的结论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我们认为分歧主要源自对超常收益率度量方法的差异和数据选取的敏感性。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在长期上存在过度反应,但是不具有对称性;在短期上输家组合存在过度反应,而赢家组合则表现为反应不足;拒绝中国市场弱式有效假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股市价值反转投资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 [J].
肖军 ;
徐信忠 .
经济研究, 2004, (03) :55-64
[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预警制度”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和过度反应 [J].
何德旭 ;
王轶强 ;
王洁 .
当代经济科学, 2002, (03) :30-36+93
[3]   股票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过度反应分析 [J].
曹红辉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 (03) :29-34
[4]   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 [J].
王永宏 ;
赵学军 .
经济研究, 2001, (06) :56-61+89
[5]   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了吗? [J].
沈艺峰 ;
吴世农 .
经济研究, 1999, (02) :23-28
[6]   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 [J].
赵宇龙 .
经济研究, 1998, (07) :42-50
[7]   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检验 [J].
张人骥 ;
朱平方 ;
王怀芳 .
经济研究, 1998, (05)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