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国际法的人本主义转向

被引:32
作者
何志鹏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际法; 国本主义; 人本主义; 国际法治;
D O I
10.15939/j.jujsse.2007.01.015
中图分类号
D99 [国际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国际法存在着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利益为本位的传统。但是,由于20世纪以后出现的经济大规模跨国交往、国际危机与问题以及人权国际体制所带来的全球化趋势,国际法正在从“国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当前的国际法不仅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人本主义规范,而且逐渐在整体上以人类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国际法的人本主义是实现国际法治的重要前提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治 [J].
张文显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02) :5-11
[2]   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 [J].
赵敦华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6) :28-32
[3]  
世界舞台上的国际政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约翰·罗尔克(JohnT.Rourke)编著, 2005
[4]  
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M]. 商务印书馆 , (英)昆廷·斯金纳(QuentinSkinner)著, 2002
[5]  
宏观国际法史[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杨泽伟著, 2001
[6]  
国际强行法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潇剑著, 1995
[7]  
国际关系史[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王绳祖 主编, 1995
[8]  
国际法[M]. 法律出版社 , 王铁崖 主编, 1995
[9]  
国际贸易法文选[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英)施米托夫(Schmitthoff’s, 1993
[10]  
国际法史[M]. 法律出版社 , (苏)费尔德曼,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