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诠释与波普尔哲学的“三个世界”

被引:14
作者
孙昌璞
机构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
[2]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物质一元论; 哥本哈根诠释; 三个世界; 客观知识; 客观量子测量;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10201003
中图分类号
O413.1 [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矩阵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205 ; 0809 ;
摘要
基于"物质一元论"的观点,文章阐述了量子力学如何描述微观世界的客观属性。文章认为,由于采用了不具唯一性的波包塌缩假设,哥本哈根诠释对哲学基本问题构成的挑战并非根本性的,有人由此得到物质-意识不可分的结论在科学和哲学都是不严谨的。针对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哲学,文章基于量子测量理论描述了多个观察者如何对微观系统进行探测,形成客观的量子测量,产生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从而对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给出了基于量子力学本体论的哲学解读:物质世界(世界1)与精神感知世界(世界2)的物化载体(认识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二者的关联和纠缠,它们对应了主观世界在内的精神感知全体,其中具有客观性的部分构成了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文章还指出,伴随着微观系统客观知识世界的形成,信息从物质世界流向主观客体,信息流的指向定义了不同于通常物质世界的精神感知的物化载体。
引用
收藏
页码:296 / 30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 [J].
朱菁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 (01) :10-16
[3]   哲学与物理学相遇在量子世界 [J].
郝刘祥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 (01) :28-36
[4]   国际哲学与科学交叉学科研究进展评述 [J].
刘闯 ;
朱科夫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 (01) :17-27
[5]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 [J].
彭桓武 .
物理, 2001, (05) :265-270
[6]  
量子论的物理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W.海森伯, 2017
[7]  
科学发现的逻辑后记[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波普尔, 2014
[8]  
爱因斯坦文集[M]. 商务印书馆 , (美)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2010
[9]  
玻恩-爱因斯坦书信集[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德) 玻恩 (Born, 2010
[10]  
波普尔自传[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英) 波普尔 (Popper,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