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在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反映的是我国农村适龄外出务工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民工荒”现象除了因大量需求适龄农村劳动力行业的快速增长原因外,存在着诸如政府提高粮价、取消农业税等支农政策导致的“推力”不足,以及由于流入地对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导致的“拉力”不足问题,但根本性因素还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总量不足,即真正能够满足流入地企业需求、又能外出就业的人数有限。出现“民工荒”的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已经被打破。“民工荒”警示我们,我国经济发展正趋于面临劳动力资源瓶颈,现在就要高度重视并着手考虑有效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战略,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简单劳动力数量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投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应对“民工荒”,根本出路:一是要提高资源供给能力,二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数量投入向依靠资源使用质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