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的三种境界——演化经济学假说并与杨小凯教授商榷

被引:16
作者
贾根良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教授
关键词
后发工业化; 制度创新; 演化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转轨经济学;
D O I
10.14116/j.nkes.2003.05.001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针对杨小凯教授《后发劣势》等文的主要论点,本文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与之相反的看法,提出了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不同境界的三个假说。第一,制度创新的反向工程。在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过程遵循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反的路径,休克疗法的宪政转轨可能对长期发展不利。第二,制度创新的后发优势。在某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在制度上具有“先行者劣势”,发展中国家具有选择性模仿甚至不模仿发达国家制度的后发优势,并反过来为追赶对象提供可供模仿和学习的新型制度组织。第三,制度创新的脉络主义。制度创新取决于人们的创造性活动与结构性制约条件交互作用的特定情境与脉络,制度创新的第三种境界就是能否意会性的和有目的地利用这些特定的情境与脉络,创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传统 [J].
贾根良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0, (02) :67-71
[2]  
东亚模式的新格局[M]. 山西人民出版社 , 贾根良, 2002
[3]  
漫长的20世纪[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意)杰奥瓦尼·阿锐基(GiovanniArrighi)著, 2001
[4]  
劳动分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M]. 南开大学出版社 , 贾根良著, 1999
[5]  
亚洲的戏剧[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瑞典)缪尔达尔著, 1992
[6]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 华夏出版社 , (美)布 劳(Blau,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