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春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12
作者
曲方圆 [1 ]
于子山 [1 ]
刘卫霞 [1 ]
隋吉星 [1 ]
张志南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结构; 北黄海;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9.s1.022
中图分类号
Q178.53 [海洋生物];
学科分类号
070703 ;
摘要
依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北黄海海区大型底栖生物春季航次的采泥调查资料,对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3个底栖生物群落。其中群落Ⅰ位于山东半岛近岸以及辽东半岛长山群岛以北。种类组成以广温低盐种为主,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双唇索沙蚕Lumbrinreis cruzensis等为优势种。群落Ⅱ位于中央冷水团区,种类组成多为冷水性种,优势种为薄索足蛤Thyasira(Thyasira)tokunagai、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vadicola等。群落Ⅲ位于北黄海东部砂底区,种类少,蚕光稚虫Spiophanes bombyx、心形海胆Echinocardium cordatum等为优势种。与1958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等历史资料对比发现,沿岸性群落的优势类群发生了变化,多毛类动物取代了棘皮动物;冷水性群落的范围大约缩减了1个经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 [J].
刘录三 ;
孟伟 ;
田自强 ;
蔡玉林 .
生态学报, 2008, (07) :3027-3034
[2]   重金属在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和污染评价 [J].
梁源 ;
刘健 ;
孔祥淮 ;
项立辉 ;
张宪军 .
海洋地质动态, 2008, (03) :27-32
[3]   长山群岛海区春季水温垂直结构分析 [J].
李庆红 ;
赵宏杰 ;
张磊 ;
蔡佳 .
海洋技术, 2008, (01) :101-105
[4]   黄海特定断面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 [J].
王金宝 ;
李新正 ;
王洪法 ;
刘录三 ;
李宝泉 ;
张宝琳 .
生态学报, 2007, (10) :4349-4358
[5]   北黄海冷水团温、盐多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江蓓洁 ;
鲍献文 ;
吴德星 ;
许建平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 (04) :1-10
[6]   北黄海浅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其早期成岩作用探讨附视频 [J].
邹建军 ;
石学法 ;
李双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03) :43-50
[7]   北黄海沉积速率及其沉积通量 [J].
齐君 ;
李凤业 ;
宋金明 ;
高抒 ;
王桂芝 ;
程鹏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 (02) :9-14
[8]   黄海北部河口海域无机氮含量的分布动态与环境质量评价 [J].
王年斌 ;
马志强 ;
薛克 ;
周遵春 ;
宛立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3, (04) :282-286
[9]   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底栖群落生态学中的应用 [J].
周红 ;
张志南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58-64
[10]   南黄海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 [J].
刘录三 ;
李新正 .
海洋与湖沼, 2003, (01)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