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北黄海春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12
作者:
曲方圆
[1
]
于子山
[1
]
刘卫霞
[1
]
隋吉星
[1
]
张志南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结构;
北黄海;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9.s1.022
中图分类号:
Q178.53 [海洋生物];
学科分类号:
070703 ;
摘要:
依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北黄海海区大型底栖生物春季航次的采泥调查资料,对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3个底栖生物群落。其中群落Ⅰ位于山东半岛近岸以及辽东半岛长山群岛以北。种类组成以广温低盐种为主,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双唇索沙蚕Lumbrinreis cruzensis等为优势种。群落Ⅱ位于中央冷水团区,种类组成多为冷水性种,优势种为薄索足蛤Thyasira(Thyasira)tokunagai、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vadicola等。群落Ⅲ位于北黄海东部砂底区,种类少,蚕光稚虫Spiophanes bombyx、心形海胆Echinocardium cordatum等为优势种。与1958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等历史资料对比发现,沿岸性群落的优势类群发生了变化,多毛类动物取代了棘皮动物;冷水性群落的范围大约缩减了1个经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4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