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50
作者
郭潇 [1 ]
方国华 [1 ]
章哲恺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2]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08.09.009
中图分类号
TV68 [调水工程];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尚未构建一套普遍适用的指标体系。在对工程实例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跨流域调水对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特征出发,遵循系统性、代表性、科学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独立性和客观性等原则,从物理化学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三方面分别构建跨流域调水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解决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等不同目标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上所体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供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参考选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25 / 1130+1135 +11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加利福尼亚州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J].
傅旭东 ;
刘婉婷 ;
黄跃飞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6, (06) :44-46
[2]   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的风险及对策 [J].
陈进 ;
黄薇 .
中国水利, 2006, (14) :11-14
[3]   大通河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刘进琪 .
甘肃科学学报, 2006, (01) :49-52
[4]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窦明 ;
左其亭 ;
胡彩虹 .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02) :63-66
[5]   调水工程的发展及趋势 [J].
娄广艳 ;
周孝德 ;
韩娜娜 .
水利发展研究, 2004, (09) :43-45
[6]   调水工程对环境利弊影响综合分析 [J].
汪明娜 ;
汪达 .
水资源保护, 2002, (04) :10-14+65
[7]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刘昌明 .
海河水利, 2002, (01) :1-5+70
[8]   区际调水时空优化配置理论模型探讨 [J].
王劲峰 ;
刘昌明 ;
于静洁 ;
陈红焱 .
水利学报, 2001, (04) :7-14
[9]  
杜娟.干旱区生态水利工程效果研究[D].河海大学,2007
[10]  
Mampiti Matete,Rashid Hassan.Integrated ecological economics accounting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s: An application to the Lesotho Highlands Water Project[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