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蚀条件下水化硅酸钙结构演化与粉煤灰适宜掺量研究

被引:13
作者
蔡新华 [1 ]
何真 [1 ]
孙海燕 [1 ]
范福平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粉煤灰; 适宜掺量; 溶蚀; 核磁共振; 水化硅酸钙;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2.03.013
中图分类号
TV431 [水工混凝土];
学科分类号
0805 ; 081503 ;
摘要
利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29Si MAS-NMR)测试技术从机理上分析了不同掺量粉煤灰(30%~70%)对水泥基材料强度发展和溶蚀条件下性能退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水泥硬化浆体强度逐渐下降,但掺量为50%时,强度下降率最小,超过这个掺量强度下降率增大;与此对应,水化硅酸钙(C-S-H)中Q1和Q2含量相应减少,特别是Q1的变化令人关注。粉煤灰掺量从0增加到50%时,Q0,Q1,Q2信号峰强度均较溶蚀前下降,但Q1信号峰下降幅度更大;当粉煤灰掺量为70%时,Q1信号峰已不明显,Q2也相应减少,此时引起强度降低和溶蚀后性能退化显著。溶蚀后Q(21Al)信号峰强度增大,粉煤灰掺量50%时最为明显。研究表明,Q1具有很强的工程特性,其变化对粉煤灰适宜掺量的确定起着关键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微观结构特征的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提高机理及其统一模型 [J].
吴胜兴 ;
周继凯 ;
陈厚群 .
水利学报, 2010, 41 (04) :419-428
[2]   高拱坝安全度评价方法研究 [J].
李同春 ;
王仁坤 ;
游启升 ;
周秋景 .
水利学报, 2007, (S1) :78-83+105
[3]   浆砌石坝体溶蚀评价及防治对策探讨 [J].
王立华 ;
陈理达 ;
李红彦 .
水利学报, 2004, (05) :106-110
[4]   大坝坝基胶状析出物的分析与评价 [J].
杨光中 ;
彭汉兴 ;
马晓辉 ;
方学敏 .
水利学报, 2003, (09) :102-106
[5]   混凝土的渗透溶蚀特性研究 [J].
方坤河 ;
阮燕 ;
吴玲 ;
曾力 ;
林枫 ;
吴定燕 .
水力发电学报, 2001, (01) :31-39
[6]  
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吴中如主编, 2005
[7]  
Microstructural variation of hardened cement-fly ash pastes leached by soft water[J] . Xiang Li,PeiYu Yan.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 2010 (11)
[8]  
Long-term leaching test in concretes: An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study[J] . Nicoletta Marinoni,Alessandro Pavese,Marco Voltolini,Marco Merlini.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 2008 (8)
[9]   Effects of decalcific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urface area of cement and tricalcium silicate pastes [J].
Thomas, JJ ;
Chen, JJ ;
Allen, AJ ;
Jennings, HM .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4, 34 (12) :2297-2307
[10]   Solubility and structure of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J].
Chen, JJ ;
Thomas, JJ ;
Taylor, HFW ;
Jennings, HM .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4, 34 (09) :1499-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