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角下“网红”污名化的多维影响模型研究

被引:1
作者
梅明丽
张凤梅
机构
[1]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污名化; 网红经济; 主动污名; 框架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迭代和社交平台的兴起,吸引众多网民关注的网络红人(简称"网红")应运而生。他们因某类事件或某种言行获取了大量的社交资本,其可观的吸金能力吸引了众多人为跻身这一行列卖力博取关注。出位、炒作、蹭热度等行为使"网红"群体逐渐被污名化。"网红"污名化呈现出区别于传统污名的新特征,其污名化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互动和环境歧视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媒体、公众和网红自身三个主体的参与,并与框架理论息息相关。在框架理论的行为解释下,媒体、公众与"网红"自身一起完成了从标记"网红"越轨行为到隔离出"网红"这一污名化群体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从papi酱到薛之谦,看2016网红营销新趋势 [J].
袁洁平 .
中国广告, 2016, (05) :124-125
[2]   污名研究:概念、理论和模型的演进 [J].
郭金华 .
学海, 2015, (02) :99-109
[3]   公众污名、自我污名和媒介污名:虚拟社会泛污名化现象的三维解读附视频 [J].
陶鹏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1) :39-44
[4]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D]. 何翔.新疆大学. 2009
[5]  
论框架理论与媒介形象之建构[D]. 张晓莺.暨南大学. 2008
[6]  
网红经济[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韦康博, 2016
[7]  
网红粉丝经济[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杜一凡, 2016
[8]  
污名[M]. 商务印书馆 , (美) 戈夫曼, 2009
[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STIGMA[J] . Brenda Major,Laurie T. O’Brie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2005 (1)
[10]  
CONCEPTUALIZING STIGMA[J] . Bruce G. Link,Jo C. Phela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