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生态重建的模式

被引:7
作者
何锦峰
樊宏
叶延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温河谷; 生态经济;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在分析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区生态退化是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的不合理经营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指出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将岷江上游干温河谷区划分为干旱河谷粮果林生态农业区、中山、亚高山林药菌生态林业区、高山灌丛草甸、草甸生态牧业区,并提出了不同的生态经济类型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最后,论述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管理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岷江干旱河谷的生态特征与植被恢复研究 [J].
晏兆莉 ;
陈克明 ;
陈建中 ;
王春明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S1) :36-38
[2]   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及其治理方略 [J].
刘照光 ;
包维楷 ;
吴宁 ;
刘庆 ;
潘开文 ;
陈庆恒 ;
印开蒲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S1) :32-35
[3]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技术 [J].
杨忠 ;
张信宝 ;
王道杰 ;
陈玉德 .
山地学报, 1999, (02) :57-61
[4]  
生态工程.[M].云正明等著;.气象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