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RAPD分析

被引:33
作者
单卫星,陈受宜,吴立人,李振岐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RAPD标记;小麦条锈病;群体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R)技术对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流行小种的11个模式分离系(CY17,CY19,CY21,CY22,CY23,CY25,CY26,CY27,CY28,CY29,水源11-1)以及5个分属于两个新发现小种CY30和CY31的分离系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7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共获得114个RAPD标记,其中75.4%表现多态性.选取其中的58个RAPD标记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分离系间的亲缘关系,并与以毒性标记为基础确定的分离系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NA多态性与毒性多态性之间没有相关性.利用RAPD标记检测到了小种间以及小种内的遗传变异,有些引物扩增到了分离系特异的RAPD特征图谱。与其它基因组多态性分析技术相比,RAPD分析可为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分析提供大量的分子标记,且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快速、安全以及仅需微量的模板DNA等优点,对该活体营养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极具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